各类单机,绅士游戏资源:https://www.acghuo.top/
大家好,我是3DM小鸟和刚,请大家踊跃支持《百日战纪》
泥头车
2025-05-15
回到专栏首页
作者:泥头车
原创投稿
评论:
商城特卖
光与影:33号远征队
¥218
前往购买
明末:渊虚之羽
¥218
¥248
-12%
前往购买
NBA 2K25
¥99
¥298
-67%
前往购买
狂野星球复仇记
¥118
¥148
前往购买
怪物猎人:荒野
¥323.38
¥368
-12%
前往购买
你是谁?请支持百日战纪
“你好小红书,请支持百日战纪。”
“请你买一份百日战纪吧,真的很好玩。”
“百日战纪最棒了!”
仔细留意,这位眼前的日本男士名叫小高,正处于财务困境中。他几乎不分平台,从微博、B站到小红书,甚至在各类QQ群里,都能看到他滔滔不绝推广自己最新力作《百日战纪:最终防卫学园》的身影,展示着昔日金牌销冠的风采。
在有玩家求助游戏体验的帖子下——
“好玩,就请支持百日战纪。”
在一则关于“云端体验还是亲自尝试”的咨询贴下——
“自己玩,不觉得麻烦。请支持百日战纪!”
甚至在毫不相干的“寻找同性恨CP”帖中,也充斥着小高那高频率的推销呼声——
“你好,小红书的朋友们,请支持百日战纪。”
如此高密度的互动,使网友纷纷猜测是否小高正逼得实习生24小时盯紧#百日战纪的标签……最终,凌晨一点多,小高亲自出面回应那些质疑——
“这可不是实习生哦,请支持百日战纪。”
随着小高本人的出面,这些海量推广语迅速从复制粘贴升级为象征他亲自打造的“电子签名”,其收藏价值自然不容小觑。
当有潜在买家表示,只要能获得这“电子签名”,便会购买《百日战纪》时,小高的回应也是别具一格——
“电子签名”。
他仅在评论中回复了这四个字,字面上兑现了承诺,果不其然,玩家也随之下单购入,《百日战纪》销量再添一单。
毫无疑问,我们这位金牌制作人所坚持的传统推广方式,虽然朴实无华,除了满满的“真诚”,却因门槛低而引发大量模仿者——各种真假难辨的账号,如大高和刚、中高和刚、小矮和刚、小高和减、宫崎英高、小吉和刚、小高和钢等,纷纷冒出。
正因模仿者泛滥,如今《百日战纪》玩家社区内时常出现账号“撞车”现象,甚至官方与其仿冒账号同时亮相推广,场面颇为魔幻——
老高和刚_tookyogames:“您好,请支持《百日战纪》。”
小高和刚_tookyogames:“您是哪位?请支持《百日战纪》。”
无论真假,大家都一同来支持《百日战纪》吧。
时至今日,正是各类模仿账号的“拼劲”进一步加剧了《百日战纪》推广领域的竞争,小高本人也因应形势调整了策略——如今,他不仅在卖游戏,更将这一过程升级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几乎只需出示一张《百日战纪》的购买凭证,便可“召唤”这位昔日金牌制作人为你效劳——无论是点赞评论、互粉互动,还是专人送上生日祝福,凡你所需,小高都能尽力满足……支持《百日战纪》,一切皆有可能。
Bro差点也被那大量伪装账号给忽悠了
与此同时,小高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频频高调亮相:前一天公开感谢Steam上鼎力支持的中国玩家,次日呼吁大家赶快去评论区留下好评,随后又宣称若《百日战纪》大卖,便用赚来的资金在中国举办专属粉丝见面会,并大秀中国美食……
甚至在《GTA6》官宣延期之际,小高也不忘借机出击——“各位朋友,在等待GTA6的期间,不如先体验一下《百日战纪》吧!”
不难看出,小高如今已是举步维艰。那个曾经为了生存甘愿变成街头叫卖者的日本男人,似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桀骜风采。
这种转变归根到底只因——小财终究压垮了英雄,小高和刚正面临破产的危机。
据小高亲口透露,最新力作《百日战纪-最终防卫学园-》正是他赌上社交运作、联手包括好友打越钢太郎在内的十余位作者共同创作的孤注一掷之作,失败便是生死存亡。仅试玩Demo序章就密集播出了8段精心制作的过场动画,而整机版本更宣称拥有20余条分支、100个纯洁结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百日战纪》已达到了ADV界的3A级水准。
然而,事与愿违,这款备受期待的游戏一经上市,其市场反响竟只能用“平平淡淡”来形容。截止发稿时,Switch实体版销量不足三万份,Steam评论区虽有3552条评论且好评率达89%,但那种应有的“高规格”效应始终未能激发出爆发性热度——直至小高在小红书上密集带货,“请支持百日战纪”的口号才逐渐蔚然成风,国内热度才开始回升。
直到5月11日,发售半个多月后,高密度运营的小高才在推特上发布“胜利宣言”,宣布《百日战纪》销售情况良好,同时呼吁大家赶紧前往Steam页留下五星好评。
当然,这里的“很好”与当年《弹丸论破》全系列创下500万份销量的辉煌成就无法相提并论。事实上,按照目前《百日战纪》的销量预测,追平Steam上重制《弹丸论破》的纪录简直遥不可及——毕竟小高昔日巅峰作《弹丸论破2:再见绝望学园》在Steam评论已超过两万条,而《百日战纪》当前的成绩也仅足以让小高和团队免于破产。
那么,到底是谁将这位昔日天才逼到了如今如此困境?
答案颇具讽刺意味——如今窘迫的小高,其罪魁祸首正是他和刚昔日铸就的辉煌,如今一切皆是自作自受。
十三年前,《弹丸论破2:再见绝望学园》面世时,小高和刚凭借非凡剧作才能达到事业巅峰。借助“弹丸论破”系列,把一群俊朗高中生投入残酷自相残杀的游戏中,他们成功登顶ADV游戏金牌制作人的宝座——即便到今天,仍有无数新玩家被那十五年前的才华震撼,从而每日“放飞小高”成了不可抗拒的情结。
简直胡扯!
去年小高和刚入驻微博时,评论区中满是“放飞小高”的留言,这虽是零星记录,却足以证明当年那盛极一时的人气——换句话说,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靠不断推出“弹丸论破”续作垄断市场。
那个记仇的日本人
然而,如今的小高早已风光不再——当年手眼通天的他,如今却显得力不从心。
这位曾经的“神童”先离开了掌握“弹丸论破”的老东家Spike Chunsoft,自立门户组建了Too Kyo Games,接着在《世界末日俱乐部》《全员恶玉》《超侦探事件簿:雾雨迷宫》等作品中接连受挫——自从离开那一度令他得心应手的杀戮游戏领域后,他的每部作品都在平庸与烂作中徘徊,昔日天才逐渐沦为“烂作制造机”,新公司的运营自然也随口碑一路下滑。
问题来了:为何小高选择离开Spike Chunsoft,创办自己的公司?而“弹丸论破”系列为何在《新弹丸论破V3 大家的自相残杀新学期》后沉寂八年?归根究底,为什么他没能依靠这个系列长盛不衰?
答案其实很简单——“弹丸论破”系列早已被小高和刚这对“生父”亲手毁掉。
请注意,接下来的内容包含“弹丸论破”系列剧透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弹丸论破2:再见绝望学园》发售三年后的2015年12月2日,在那次“弹丸论破Project”发布会上。当时,官方宣布将推出全新TV动画,分为“绝望篇”与“未来篇”,完结后还将播出“希望篇”作为特番——满怀热情的粉丝们怎会料到,这部曾被视为游戏改编动画鸿篇巨制的新作,会成为系列崩塌的序曲。
在讨论“弹丸论破3动画”前,我们有必要回顾那个使系列延续至今的关键——“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
可以说,《弹丸论破》初代和《弹丸论破2:再见绝望学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让那些“超高校级”的高中生突然陷入自相残杀的游戏,他们在跨越绝望与牺牲同伴的过程中,逐步剥开那“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的神秘面纱,营造出独到的氛围感。
因此,在前两部作品中,小高对于“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的描述始终显得十分含蓄。
初代《弹丸论破》最终只揭示了这一事件的“祸首”——江之岛盾子,以及它给希望之峰学园和旧世界带来的毁灭;而续作《弹丸论破2:再见绝望学园》则进一步挖掘了事件的“起因”和“后果”,涉及“预备学科”以及“未来机关”与“绝望残党”的对立。
这种侧面铺垫让“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如同层层剥开的洋葱,在揭开每一层真相的同时,又引出更多谜团——
例如,“绝望残党”的身份虽然已被揭晓,但他们的行为动机、堕落根源以及未来走向依旧成谜;“绝望事件”的导火索虽已明了,但它如何引发毁灭人类社会的悲剧、幕后黑幕的运作、学园应对措施以及为何预备学科中两千多人选择自杀,都依然隐匿于迷雾之中。
正是这些悬而未决的留白,使得“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在整个系列中始终保持着必需的神秘感,同时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无限想象空间。换句话说,只要这一核心不被彻底破坏,“弹丸论破”系列就有望延续下去。
可惜的是,我们已知“弹丸论破”系列的现状——主创相继离开,系列八年无新作,复兴遥遥无期。也就是说,他们真的把系列生存的命脉——“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玩到了极致。
在动画《弹丸论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中,制作团队仿佛陷入了必填悬念的泥潭,为了在24集的电视动画内解答希望之峰学园中层出不穷的谜团,他们甚至采用了批评界所忌讳的“机械降神”方式。
为了解释“全人类一夜绝望”的大谜团,制作组刻意设计了一位拥有“超高校级动画师”才能的角色,其特殊能力竟能在动画中植入洗脑效果——没错,正如预料中那样,江之岛盾子抓获了这位动画师,迫使其向全球播放洗脑视频,结果全世界的人们纷纷陷入绝望之中。
没错,这正是江之岛盾子在游戏中口诛笔伐的那种“下三滥手段”——物理洗脑。
当然,被洗脑的对象中也包括了在前作中一步步探寻自己身世、直面绝望的二代角色。此前玩家一直猜测,到底是什么样的剧变能让那些心智卓绝、技艺超群的角色陨落至绝望,而如今,所有谜团竟以最平淡无奇的方式尘埃落定,其触动远不及《走近科学》中那“印度高僧十年不吃饭只因每天喝汤”的故事。
小高,你埋藏了五年多的终极秘密,结果原来只是一款催眠APP?
随着这场几乎儿戏般的“终极谜团”揭晓,一股浓烈的荒诞感也席卷了整个“弹丸论破”系列。当本应深邃宏大的背景设定以极端庸俗的方式被拆解时,所有曾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美好构想便如空中楼阁般坍塌。在这方面,《弹丸论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不仅终结了希望之峰学园的世界观,同时也宣告了小高和刚辉煌年代的落幕。
然而,对“弹丸论破”系列以及小高和刚来说,“绝望”远未终结——如果《弹丸论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的目标在于收束希望之峰学园的故事,那么《新·弹丸论破V3: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则彻底否定了整个系列的存在意义。
请注意,接下来将包含《新·弹丸论破V3: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的重大剧透。
简而言之,或许是因为对反复复制“弹丸论破”世界观的厌倦,或是为了标新立异,小高在《新·弹丸论破V3: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结尾处巧妙设置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情节,将作品中的“黑幕”直接指向屏幕前的每一位玩家——而那“V”,实际上代表的是罗马数字“5”。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新·弹丸论破”世界观的第53部作品。游戏中的所有人物不过是被制作组根据玩家对暴力互殴欲望所虚构出来的虚拟角色——而真正构成系列终极黑幕的,正是那些嗜血的玩家。
不用说,这种做法对整个“弹丸论破”系列世界观的冲击,堪称毁灭性。
当年,小高那次惊世骇俗的操作震撼玩家,就像“宝可梦”系列的增田先辈曾隐晦地宣称“精灵球其实是奴隶项圈”(虽然他并未明言),又如“数码宝贝大冒险”系列的关弘美直言“神圣计划象征着奴役”(她的确这样表态过)。
当系列主创当众宣布自己作品的“不道德”,这个系列的生命也必然走向终结。玩家们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体验精心设计的结局,换来的却是“你不道德”的无端指责——对游戏角色而言一切显得合理,但对于那些长期支持系列的粉丝来说,心中的郁闷只能化作社交平台上的差评,将整个作品乃至创作者本身都笼罩在阴影之下。
至于后续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新·弹丸论破V3: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的口碑褒贬不一,小高离开Spike Chunsoft另起炉灶,却始终未找到新的“舒适区”。在数部作品失利之后,他最终不得不走上如今“沿街叫卖”、“古法推销”的道路。
讽刺的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部赌上社交影响力的新作《百日战纪:最终防卫学园》竟又回归了昔日“弹丸论破”系列的既有模式——在作品各处,你总能不经意地发现大量致敬和借鉴的痕迹。
游戏开篇,九位各具异能的高中生突然在狭小封闭的教室中醒来,桌上散落着他们的课本,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外貌奇特、语调浮夸的吉祥物“校长”(他偶尔还会从手中的礼花炮中射出黑白熊),紧接着地雷妹造型的饴宫怠美上场,她的第一句话便是“这肯定是死亡游戏”,而男二号则被刻画成性格极其沉重的“超高校级南桐”,整个流程几乎复刻了“弹丸论破”老粉丝们早已铭刻于心的“早上集合、自由行动、晚上回宿舍休息”的循环模式……
请注意,这位被称为M男的角色并非男二号,后者的形象甚至更为沉重。
当然,这些致敬与借鉴并非全然糟糕——事实上,在充分吸取了“弹丸论破”的成熟经验,并倾注全力创作出二十余条支线和整整一百个结局后,《百日战纪:最终防卫学园》的整体品质是相当出色的。
实际上,这部作品在Metacritic上的评分也创下了小高和刚所有作品中的新高,你几乎能在其中发现历代“弹丸论破”的所有经典设计……只是那“满好感度赠送角色内裤”的设定,却不知何故被砍掉了。
总体来说,游戏主线品质扎实,核心谜题铺陈合理,情感渲染出色。由小高和刚撰写的一周目主线,以及二周目的“真相大白线”、“独裁政权线”,再加上打越钢太郎负责的“SF线”与“推理线”,均展示出极高完成度,充分体现了他们各自的风格——你不仅能在小高的作品中感受到“绝望中的一线希望”,还能够在打越的叙事中品味到他标志性的多线交织技巧。
甚至在小高和刚亲自操刀的某条路线中,你会发现类似于《新·弹丸论破V3: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的“道德拷问”环节。但这一次,小高不再以那种强硬方式逼迫玩家接受角色与创作者双重审问。
相反,他将“受拷问”的痛苦留给了剧中角色,并通过多结局设计将最终选择权交还给玩家。玩家在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非道德”本质后,可以自主选择:是背叛原本的阵容另辟蹊径,还是固守错误一路走到底;而角色及整个《百日战纪》的世界也将根据这一选择,走向各自截然不同的结局。
事实上,小高和刚在创作《百日战纪》时的一大理念便是“让100个结局都成为每位玩家心中的真结局”(当然,这只是一种理念罢了)。
这既可以视为小高和刚作为游戏制作人的一次进步,也可看作他们对观众的一种“妥协”——无论初衷如何,小高和他的《百日战纪》已从昔日的桀骜不驯转变为愈发成熟稳重。
遗憾的是,即便继承了“弹丸论破”的精髓,《百日战纪》终究不是“弹丸论破”——正如游戏中雾藤希因勉强融入“异血”而引起排异反应一样,强行复制“弹丸论破”特质的《百日战纪》也带来了它独有的副作用。
敷衍的大富翁设计,多周目中缺乏新意的战棋玩法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暂且不谈,而“弹丸血脉”与本作最大冲突的,莫过于那“一百天,一百个结局”的剧情推进模式。
正如当下游戏工业局限使得“陶德哥哥的一千个星球”听起来仅是夸大其词,小高与打越这两位顶尖剧作家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亲自撰写出所有的一百个结局——他们选择将主线之外的各个结局分派给公司内外的众多作家创作,最终再由擅长多线叙事的打越钢太郎统筹整合。
这种做法必然导致支线质量参差不齐——例如,本作中的“幸运之匣”路线,其负责人正是曾被FGO玩家痛骂、为《博人传》观众所讨伐的“天才作家”小太刀右京,其糟糕的文笔、晦涩的剧情和幼稚可笑的写作习惯,无论如何整合也难以弥补。
更糟糕的是,由于“一百天一百个结局”的硬性要求,绝大多数内容欠佳的线路还需添加大量无意义的时间来凑数——不少支线的核心内容本来只能撑起20到30天,而其余70到80天只能让玩家在重复的自由活动、廉价战棋和大富翁玩法中消磨光阴,长此以往,重复劳动必将令玩家倍感厌倦。
这也使《百日战纪》的多周目体验出现极大方差——选择偏离主线的玩家极可能过早进入那些仅为“玩梗”、“补全世界观漏洞”或“填充边缘角色”而设计的奇异路线,最终因无休止的重复劳作失去对游戏本身的热情。
归根结底,连小高、刚与打越钢太郎自己都难以完全驾驭这漫长的一百天的节奏。
在一周目中,整整百日的故事能够循序渐进地展开,但到了多周目阶段,两位主创甚至不得不借用“突然失忆,眼前一黑”或“几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之类的桥段来填补时间空白;在情节紧张时,还频繁出现“事已至此,先去休息一下”或“总之先去食堂吃饭”的奇异情节——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延长事件进程,避免结束后出现无所事事的尴尬局面。
这种刻意的节奏拆分,也令男主角形象备受诟病。因他在困境中总选择沉睡,玩家社区戏称他为“摆烂废物”、“昏睡症患者”、“最菜Loop系主角”——看看他那学生档案,竟写着“热爱回笼觉、厌恶学习”,这角色塑造也真是“恰如其分”。
总的来说,《百日战纪-最终防卫学园-》仍是一款相当优秀的ADV作品。扎实的主线、稀疏的支线、不甚匹配的玩法,再加上层出不穷的致敬与满满诚意,共同构成了一部“风味十足”的作品——至少,它确实不负小高和刚那份卖力的人肉宣传。
坦白讲,作为“弹丸论破”系列的老粉丝,在《百日战纪》发售之前,我心中曾暗自希望这部作品彻底崩盘,让那“不务正业”的小高付出代价——也就是说,“若陨石砸碎了小高工作室,那就是颗好陨石”。
然而,亲自体验过这款游戏,见证了小高作为创作者的转变,以及他为生存拼尽全力的无奈挣扎后,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如今,我更期待未来那位屡临破产边缘、敢赌上社运的小高,还能为我们呈现出怎样的佳作或烂作。
给看到最后的朋友送上福利
万语千言,归成一句:
大家好,我虽非小高和刚,但请一定支持《百日战纪》。